自信是什么?从狭义上来说,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实力、判断。从广义上来说,自信就是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,因为相信自己的能力,相信自己所处于的团队、组织,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信念、奋斗目标,而焕发出的从容、无畏、必胜的精神状态。自信往往体现着个人看待困难和挑战、不利和有利的一种思维方式,因此它十分重要。从表面上看,自大者与自信者很类似,但实际上,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大。真正的自信者常常是正义的追求者。不因自己强大了,就恃强凌弱;也不因自己不够强大,而失去自信。他知道财大气粗是这个世界上一类人的做派,他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“落后就要挨打”的道理。因此总是努力抓住一切机会,发愤图强。对于恃强凌弱者,他是“财大气粗”的,但是对于弱者,他往往是财大气不粗的,有时候迫不得已将巴掌高高举起,却又轻轻落下。自大者不是这样,他们常常迷信财大气粗。因为他们过去在富人面前挺不起脊梁,所以一旦发了财,就会往回“找补”说,他有什么了不起的,他家钱还没有咱们的一个零头。他们评论一个国家、一个制度,也常常只以GDP论英雄,他们的自信就建立在这点GDP上。自大的人常常会对形势做出误判。比如他们习惯性认为个头比他小的、钱不如他多的,遇到事情一定是人穷志短。再比如,他交朋友也习惯于看人下菜碟。见到比自己钱多的、力量比自己大的,他就装孙子。见到势力不如自己的,就会像阿Q欺负小尼姑一般,高高地昂起了头,洋溢着一种无赖般的得意和快感。真正的自信者常常是韧性的奋斗者。他们能够经受失败、经受牺牲、经受考验,并且百折不挠、痴心不改。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,面对敌人残酷的镇压和迫害,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,他们从地下爬起来,擦干身上的血迹,掩埋好同伴的尸体,又继续战斗。毛泽东总结道,捣乱,失败,再捣乱,再失败,直至灭亡,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,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。斗争,失败,再斗争,再失败,再斗争,直至胜利,这就是人民的逻辑,人民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。因此,真正的自信者常常能够在逆境中绝地逢生,在逆境中崛起。面对满地弹壳、如血残阳,面对衣衫褴褛的队伍、苍茫大地,他们发出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”“不到长城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”“今日长缨在手,何日缚住苍龙”的宣言,洋溢着改天换地的豪迈和陶醉乾坤的浪漫。自大者不是这样,他们常常容易自暴自弃。由于他们的自信常常建立在虚妄的基础之上,因此一旦失败,他就马上会陷入一种无底的恐慌之中。他们既没有做愚公移山的思想准备,也没有做持久战的心理准备。因此,一旦事情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势如破竹、一蹴而就,就会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,从“速胜论”变成了“失败论”,从信心爆棚变得毫无斗志。真正的自信者常常是清醒的战斗者。他们会把战略和战术建立在认知正确的基础之上,擅长把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紧密结合起来。他们敢打硬仗、恶仗,但是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、无把握之仗。他们不主动惹事,但也绝不怕事。他们主张有话好好说,大家的事大家商量来办,但是如果有人喜欢用拳头来说话,对不起,鄙人奉陪到底。这不是逞强,因为在准备上他们从不大意,拿出杀鸡用牛刀的架势,精心策划、力求完胜。自大者不是这样,他们常常选择听天由命。面对战斗,他们既不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劣,也不认真研究预期目标,而是打成什么样算什么样。对于战斗的准备,也往往粗枝大叶,什么都是差不多、大概其赢了算是运气好,输了也输得不明白。新生事物常常是自信的。因为是新生事物,所以开始的时候力量总是弱小的。但是也正因为是新生事物,所以也总是朝气蓬勃的。当初,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攻长沙,在遭遇失败之后,很多人都陷入迷茫,甚至还有一些人选择了“不辞而别”。为了激励大家,毛泽东作了题为“小石子终究打破大水缸”的动员讲话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面对一穷二白的基础,帝国主义怀疑我们,国内的资产阶级看不起我们,毛泽东却豪迈地说,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。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,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。总之,真正的自信者,坚守真理和正义必胜的信念,焕发着奋发图强的志气,重视物质实力的积累而又不被庸俗的物质观所累,始终是有韧性而又清醒的战斗者,也因此他们是历史的胜利者。
作者:祁金利,中共北京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
文章来源:前线客户端(作者授权前线客户端首发,转载请注明来源)
责编:易艳
版式:林苗苗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投稿邮箱:qianxianwang@126.com